“2021年,为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我主要推动的事情”。广东省两会期间,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话题,省人大代表、广州江南电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接受了奥一新闻记者专访。
他表示,机器人是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化产业的关键装备,为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应当加强对机器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构建完善产业链;其次,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目前我国工业软件正面临着国产替代的难题,他希望国家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把国产工业软件产业扶持壮大起来。
谈履职:推动并引领产业的健康发展
奥一新闻:作为省人大代表,可否谈谈您过去一年的履职情况?
孙志强:2021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更多是关注如何把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各个供应链、产业链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人力资源成本提升的压力、原料成本提升的压力,还有上游关键零部件缺乏等。对我来说,首先考虑如何把自身的企业做好,围绕自己身处的机器人制造行业,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推动并引领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努力把企业做强做大,以创新技术力量赋能产业发展,反哺社会,是我承担和践行社会责任的其中一个方式。在过去一年,我们也面临诸多的压力,如何保证把每个客户的订单按期按质进行交付,非常考验企业的实力。比如为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制造的装备及生产线,我们做了整体规划性的安排,对一些关键的部件材料提前采购,准备库存,在人力资源、经营成本上行的情况下,克服压力按期按质完成了订单。同时,为推动国产化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基于我司多年的技术积累,我们正式成立广州飞数工业软件有限公司,并发布了可推广应用的首款产品。
此外,我也积极参加各种产业会议,为谋求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比如参加2021(广州)中欧投资合作会议,立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对中欧投资与经贸合作中机遇与挑战建言和发声;参加2021年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会,针对如何着力扶持、培育专精特新、高精尖中小企业表达企业诉求和建议等等。
奥一新闻:广东省“两会”期间,请问您带来了哪些建议呢?
孙志强:我关注的是机器人产业,目前产业发展呈现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势头,产业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在2020年以后,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021年机器人的关联产业营收预计突破1000亿元。
机器人是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化产业的关键装备,目前正不断孕育出一些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作为人类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工具,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技术发展对提高生产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卡脖子”难题,这是我尤其关注的。因此,在此次省两会中,我带来两个相关建议。一个是关于搭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示范服务平台的建议。希望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示范服务平台的引导,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以提升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链配套协作体系,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另一个是关于制定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加速推广应用发展相关政策的建议。目前国产工业软件正面临着国产替代的难题,希望国家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把国产工业软件产业扶持壮大起来,加快推动实现国产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的进程,构建我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软实力。
谈机器人产业:应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
奥一新闻:我们了解到瑞松科技聚焦在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请问当前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有多高,我们应该如何建立技术层面的护城河?
孙志强: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领域,应用到汽车工业、航天航空工业、轨道交通等方面的重大技术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产业要走向高端制造领域,离不开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如今中国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正在快速地成长,不断克服核心关键的“卡脖子”问题,逐步走向国际化。
以汽车的生产制造为例,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是车身制造四大工艺和核心技术,而焊装和总装又是最高技术含量的环节。以前焊装技术装备都是国际垄断的,但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完全实现替代进口,技术水平已经能跟国际品牌实现同步竞争了。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工业专用材料、工业软件和控制系统、专用生产设备和检测系统等三个关键环节受制于人。我认为应当加快形成健康的国内供应链大循环,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要打破行业界限和资源分割,打开企业围墙,推动制造产业与软件产业、材料工业、新能源产业等行业间的交流合作、融合创新,弥补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发空白,这样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我们技术层面的护城河。
奥一新闻:2022年,“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您如何看待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技术上主要面临哪些问题和瓶颈?